有人喜歡“讓我咋干就咋干”,對別人的命令和指揮言聽計從,自己則始終處于“無腦”狀態。“無腦”的人缺乏主動性和創造力,僅是把自己當成勞動工具任人擺布。“無腦”的人通常不僅干不出好的成績,也會在某些時候因為別人錯誤的指揮而付出代價。
有人喜歡“為人民服務”,觀念沒錯,但缺乏具體的行動指南。“心熱”的人懷揣一顆為民服務的心,熱情是有,但往往在具體事務上缺乏明確理智的準確判斷。“心熱”的人富有激情,但容易好心辦壞事。一旦把事干砸了,自己懊悔得不行甚至覺得很委屈,但追責的人從來不把“好心”當作免責的依據,頂多是在同情之下盡量照顧。
法治社會,依法治國。于個人而言,干工作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圍繞責任干工作。圍繞責任干工作并不是推責、甩鍋,而是盡責、成事。圍繞責任干工作首先要明白自己的責任是什么,有關法律法規、文件命令是怎么要求的,哪些不能違反、必須照做,哪些具有彈性、可以靈活,在這個基礎上充滿熱情、主動開拓、為民服務,才能在確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做出成績、踐行初心、受到歡迎。
工作再苦再累,一旦著火你就有責任
圍繞責任干工作,既不能凡事聽人指揮去傻干,也不能單憑一腔熱血去蠻干。別人指揮錯誤的時候要敢于反映,大事面前尤其是可能涉及無妄之責的時候要敢于說“不”。當發現最有利于把事干成、把事干好的路徑卻缺乏法規制度或上級命令支撐時,甚至與它們相悖時,應該積極獻言獻策,提出改進工作的方法并得到準示,切不可超出自己的權力擅自決策。
什么是合格的工作?退一萬步講,著不著火和你沒關系的時候你就合格了。工作再忙、再累、再辛苦,一旦著火就有你的責任,說明沒干好,最起碼說明沒干明白。
沒干明白,這事兒挺可怕的,根源就在于沒圍繞責任去干工作,這是底線。底線丟了,安全何在?
在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印發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要求: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2022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十四五”國家消防工作規劃》,進一步優化科技資源、信息資源配置,提高消防信息化應用水平,深化“智慧消防”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消防信息化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融合發展。
建設智慧消防監管平臺勢在必行
連帶的問責免職和慘痛的傷亡數據時刻警示我們:消防安全管理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更是一條不能碰觸的高壓——推廣智慧消防在全社會應用勢在必行!
嚴格依據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由峻海物聯研發的“智慧消防安全服務云平臺”,重視人員管理,把科技應用和機制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從后端物聯網報警到大數據統計分析,形成了一整套智慧消防安全解決方案,并已在全國150000余家單位進行使用。
截至目前,峻海物聯在全國擁有30多家分公司及代理商,主營業務遍布廣東、貴州、重慶、江蘇、山東、河北、河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其銷售業績以每年超過30%的速度在遞增,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全方位客戶服務體系。
人防+技防+大數據=智慧消防
“人防”是通過在消防設備設施和消防安全隱患處粘貼RFID電子標簽,巡查人員利用手機感應芯片自動提示檢查方法與標準,讓安全檢查人員能固定檢查時間、路線和重要檢查設備設施。領導們可隨時查看巡檢人員的工作狀態,達到“以檢代培”的效果,實現了巡檢人員發現隱患、上傳隱患、整改隱患,形成了一個“閉環式”管理模式,避免了作假、漏檢現象的發生。同時,監管部門利用智慧消防平臺壓實了單位的主體責任,“不會干”平臺教給你怎么干,“不愿干”平臺倒逼你干起來,真正改善了傳統消防中巡查不到位、檢查記錄不真實等現狀,解決了單位人員“不會查”、“不愿查”的問題,實現了消防智慧化的管理。
“技防”是在末端有安全隱患的部位安裝傳感器,利用平臺優勢實時監測管轄內所有養老院消防設備設施和重要消防部位的運行狀態,足不出戶便可輕松掌握單位的建筑消防用水、電氣火災隱患、獨立煙感探測和可燃氣體報警等末端實時監測數據。一旦有超預警值的設備,平臺馬上在第一時間將隱患報警信息推送給相關責任人,實現了監管方向的精準定位,將火災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真正起到“滅早滅小”的作用。
“大數據”是為監管部門、消防部門和社會單位開放權限,通過平臺,監管部門就可實時在線了解所轄單位的消防管理情況和實時數據,平臺通過本地區、本行業隱患數據分析,幫助監管部門掌握當前消防安全現狀和隱患分布情況,分析本地區消防安全形勢,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整治工作,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單位少跑腿”,簡化了工作程序,保證消防工作的延續性。(文稿/笑丁)